原文: 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 ——刘禹锡
波红分影入,风好带香来。 ——裴度
得地依东阁,当阶奉上台。 ——行式
浅深皆有态,次第暗相催。 ——刘禹锡
满地愁英落,缘堤惜棹回。 ——裴度
芳浓濡雨露,明丽隔尘埃。 ——行式
似著胭脂染,如经巧妇裁。 ——白居易
奈花无别计,只有酒残杯。 ——张籍
晋国文忠公裴度,生于765年,死于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他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于德宗贞元五年(789年)中进士。在宪宗时期,他先后被累迁为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和御史中丞,并支持宪宗削藩的政策。
在文学上,裴度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提携有加,时人无不敬重他。
晚年时,裴度留守东都,成为洛阳文化活动的中心人物。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一起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裴度的诗文被收录在《全唐文》和《全唐诗》等文集中,留下了他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