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风著意催帆挂,妒杀一庭欢聚。
元夕灯红,金尊酒碧,刚寿坡公初度。
淋漓激楚。
笑十载荒唐,请缨无路。
花好长安,等闲色养高堂负。
且唱大江东去。
怅澜翻渤澥,澄清谁许。
万里计偕,祖鞭争著,欲答太平时数。
苍茫北顾。
慨王气葱茏,半迷尘土。
知道诸君,各有金门赋。
魏元戴(1867-1929)是中国南昌县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他在光绪二十九年考取进士,并获得考功郎的称号。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信息,以下是对魏元戴生平的补充:
魏元戴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官场上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为国家和地方政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光绪二十九年考中进士后,魏元戴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晋升为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期间,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魏元戴还曾在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了戊戌变法运动,支持改革派的主张,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和清朝政府的动荡,戊戌变法最终失败,魏元戴也被迫离开政坛。
在离开政坛后,魏元戴转向从事教育事业。他在南昌等地创办了多所学校,致力于培养人才和推动教育改革。他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用主义和现代化,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元戴在1929年去世,享年62岁。他的离世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但他的贡献和影响仍然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