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细长的竹子在伊水边上映照出清冷的秋夜,非常相配。如果旁边还有一只孤高的仙鹤站立着,那就是人间最美的景象了。
注释:瘦玉:细竹的美称。萧萧:形容竹子挺立的样子。伊水:水名,即伊河,起源于河南卢氏县东南,向东北流经嵩县、伊川、洛阳,最后流入洛河。仙骥(jì):《相鹤经》中称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神话传说中仙人常常骑着鹤,因此称之为仙骥。
《对竹思鹤》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政治立场和行为,以及他与其他权贵的关系。在这个背景下,这个人物的行为受到了朝廷正直的官员的不满和鄙视。
在此之前,这个人物曾经附和权臣丁谓的意见,支持刘妃成为皇后,并在真宗病重时主张刘妃在皇帝去世后继续执政。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与丁谓和刘妃结为姻亲。
然而,在刘后去世后,他又改变立场,迎合仁宗的意愿,主张将刘后配祀真宗。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使得他在朝廷中失去了正直官员的尊重和支持。
这个创作背景揭示了这个人物的政治机心和权谋手段,以及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朝廷中正直官员对于权力斗争和私利的不满和批评。
《对竹思鹤》创作背景详情»
《对竹思鹤》是一首咏竹和咏鹤的诗,通过对竹和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高脱俗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诗中首先提到竹和鹤在文化中的地位,竹被称为树中的君子,鹤被称为禽中的高士。这两个形象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和独特的气质。接着,诗人提到了“清”字,将整首诗的立意聚焦在清高脱俗上。诗人在洛阳伊水之滨对竹进行了描写,水竹相映,境界清晰可见。虽然这并非首创,但诗人通过运用一系列词语如“瘦”、“萧萧”、“风”、“露”、“清夜”、“秋”等,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造诣。清秋之夜的清迥背景更加衬托出竹的瘦劲和箫萧之韵。诗人通过使用两个“宜”字,表达了对清秋之夜和野水之滨的喜爱,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接下来,诗人通过“更教”二字将描写转向了思鹤。鹤被称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与竹相得益彰。
整首诗的结穴在于“尽是人间第一流”,表达了作者对雅物的追求。瘦竹、清风、凉露、仙骥都是第一流的雅物,只有第一流的雅士才能欣赏这样的雅境。然而,诗人在最后一句中透露出一种牢骚,他的“鹤”是忘不了玉墀丹陛的,对所谓的“第一流”并不满意。这种牢骚暗示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总的来说,《对竹思鹤》通过对竹和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高脱俗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的艺术造诣。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牢骚,对所谓的“第一流”并不满意。这首诗在表面上有着优美的描写,但经不起深究。
《对竹思鹤》赏析详情»
钱惟演(977—1034)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大臣和诗人。他的字是希圣,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吴越忠懿王钱俶的第十四个儿子。钱惟演从钱俶那里回到宋朝后,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并被任命为直秘阁,负责修订《册府元龟》。后来,他升迁为工部尚书,担任枢密使,并最终担任崇信军节度使。钱惟演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他的著作中,现存有《家王故事》和《金坡遗事》。钱惟演的生平中,还包含了他的出生和死亡的信息,但具体的日期和细节需要进一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