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住在城里,却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今天在郊外漫步,惊喜地发现,榆树和槐树早已经抽出了嫩芽,呈现出半绿半黄的颜色。远处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欢它山顶上还残留着皑皑白雪;池塘的水渐渐上涨,倒映出岸边的垂柳。天气温暖,黄莺自豪地歌唱,它的声音就像人们亲切交谈;微风从草地吹来,夹杂着阵阵草药的香气。我怀疑这景色中隐藏着美妙的诗句,刚想为你们写出来,却突然感到迷茫不清。
注释:未省(xǐng):还没有领悟、察觉。这里指作者之前没有意识到春天的到来。
黄:指榆树和槐树新芽的娇嫩的黄色。
水生:水位上涨。
倒垂杨:水中的杨柳倒影。
莺边日暖如人语:这句是倒装句,原本的顺序是“日边莺暖语如人”。天气温暖,黄莺自豪地歌唱,它的声音就像人们亲切交谈。
佳句:优美的诗句。
《春日郊外》译文及注释详情»
的美好气息。这样的描写方式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尾联“名山无数诗人在,不得诗成又一年。”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诗人面对美景,却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凝聚成诗,只能黯然离去,留下无尽的遗憾。这种情感的描写,使整首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苦闷。
整首诗的格律谨严,符合七言律诗的要求。诗人运用了平叙和拗折的句法手法,使诗句更加丰富多样,展现了诗人的技巧和才华。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春光、榆槐、山水、莺声、草香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初春郊外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展现了初春郊外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创作的无奈,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读完这首诗,不禁让人对春天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春日郊外》赏析详情»
唐庚,1070年出生于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根据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的记载,唐庚于哲宗绍圣年间(一○九四年)中进士,成为宗子博士。他得到了宰相张商英的推荐,被任命为提举京畿常平。然而,当商英罢相后,唐庚也被贬职,被谪居到惠州。后来,他因为赦免而北归,恢复了官职,成为承议郎,担任提举上清太平宫的职务。然而,在返回蜀道的途中,唐庚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