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原文赏析

  • shàn
    guī
    shū
    suǒ
    jiàn
    èr
    shǒu
  • [
    sòng
    dài
    ]
    táng
    gēng
  • zài
    shí
    shí
    heī
    chūn
    guī
    chù
    chù
    qīng
  • shān
    shēn
    shī
    xiǎo
    jìn
    tíng
    chūn
    zháo
    yān
    qíng
    yáo
    shuǐ
    guāng
  • cǎo
    qīng
    réng
    guò
    shān
    gēng
    xié
    yáng

原文: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相关标签:春天暮归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刚下过一阵雨,旋即又阴云漠漠,似乎在酝酿着另一阵雨。春回大地,处处一片青绿之色。
暮归途中,回望山峦,只见暮霭朦胧,不见日间所游的小寺;信步走到湖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一座孤亭。

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烟霭,带有浓重的湿意;晴光照耀,野外的河流池塘,波光粼粼,摇荡不已。
绿草刚经过一番春雨的冲洗,更显得青翠欲滴;烟光凝聚的山头,一派紫色,斜阳返照,增添了几分色泽。

注释:栖禅:栖禅山,在惠州(今属广东)。
雨在:大雨已过,阴云未尽,似在酝酿着另一场雨。
湖:指丰湖,在惠州城西,栖禅山即在丰湖边。尽:尽头。
着:着落。这里指春天来到。
仍:又,还。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公元1112年)。诗人唐庚和苏轼是同乡,他们的身世遭遇也有些相似,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小东坡”。苏轼曾经被贬谪居惠州数年,而唐庚则因为受到张商英的知遇,张商英罢相后他也被贬到惠州多年。这组诗是唐庚在贬惠州期间所作。

在这个时期,政治斗争激烈,官员的命运常常受到朝廷的任命和贬谪的影响。唐庚和苏轼都是文人官员,他们的才华和政治立场使他们成为朝廷内部的争议焦点。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们都被贬谪到了惠州,这是一个相对边远的地方。

贬谪对于一个官员来说是一种耻辱和痛苦的经历。他们被远离家乡和朝廷,被剥夺了权力和地位。然而,正是在这种困境中,唐庚创作了这组诗作。这些诗作表达了他对贬谪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力。

在这些诗作中,唐庚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他用诗歌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些诗作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唐庚在贬谪生活中的坚韧和乐观。

这组诗作不仅是唐庚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贬谪生活的反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它们展示了一个文人官员在逆境中的坚持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特点。这些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了唐庚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接下来的两句“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与第一首的最后两句相呼应。这里的“山深”与第一首的“山深”相对应,都是在表达诗人对栖禅山的感受。而“失小寺”与第一首的“山深失小寺”相呼应,都是在表达诗人对日间所游的景色的留恋和怅然若失。而“湖尽得孤亭”则与第一首的“湖尽得孤亭”相呼应,都是在表达诗人在暮归途中的欣喜和惊喜。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对栖禅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呼应的手法,使诗句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同时,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慨之情。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这两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这两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赏析详情»

唐庚

唐庚,1070年出生于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根据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的记载,唐庚于哲宗绍圣年间(一○九四年)中进士,成为宗子博士。他得到了宰相张商英的推荐,被任命为提举京畿常平。然而,当商英罢相后,唐庚也被贬职,被谪居到惠州。后来,他因为赦免而北归,恢复了官职,成为承议郎,担任提举上清太平宫的职务。然而,在返回蜀道的途中,唐庚因病去世。

猜您喜欢

端孺籴米龙川得粳糯数十斛

宋代 唐庚

倒拔孤舟入瘴烟,归来百斛泻丰年。
炊香未数神江白,酿滑偏宜佛迹泉。
饱去定知频梦与,醉中何至便妨禅。
凭君为比长安米,看直公车牍几千。

圆蛤

宋代 唐庚

黄犊鸣水中,相顾皆愕然。
探之无所得,有蛙仅如钱。
持问旁舍翁,云此号圆蛤。
夏潦涨沟渠,喧呼自酬答。
卒然闻其声,谓当可专车。
既见一拊掌,寸莛量有馀。
物生元气中,小大各异趣。
蛙质黄牛鸣,持此欲谁附。
我居固已陋,尔鸣良亦村。
绵蛮啭黄鹂,我今思故园。

风树吟

宋代 唐庚

树欲静兮风不止,子欲养兮亲不待。
归飞反哺八九子,我曾不如毕逋尾。
树欲静兮风不休,子欲养兮亲不留。
旦自梅兮暮至棘,当年饲我如鸤鸠。

诉衷情(旅愁)

宋代 唐庚

平生不会敛眉头。诸事等闲休。元来却到愁处,须著与他愁。
残照外,大江流。去悠悠。风悲兰杜,烟淡沧浪,何处扁舟。

到任后寄家兄

宋代 唐庚

君子所就三,为食最为下。
起家仰寸禄,此实下焉者。
南山无敝庐,千里就官舍。
但使食有鱼,敢言曹乏马。
同寮皆故人,每事相假借。
况复官长贤,醉归应不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