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与朋友们相会,我伤心地发现,我们真的成了当年的过江诸人,以泪洗面,一个个忧心忡忡,可又想不出救国的良策。
我就像那绕树飞鸣的乌鹊,找不到个栖息的地方;又如同无能的鸠,没法谋造个安定的巢穴。
江北江南,相望不远,也已音讯断绝;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
伤心流连,我想找个有力的朋友避乱托身,却只是梦想;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
注释:
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楚囚:用《左传·成公九年》楚人钟仪被俘事,后世以之代指囚犯或处境窘迫的人。《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在好天聚会新亭,周uE28B叹息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大家相视流泪。只有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末策:下策。
营巢:筑巢。
拙鸠:《禽经》:“鸠拙而安。”张华注说鸠即uE28C鸠,四川称为拙鸟,不善营巢。
羁留;逗留。
荆州:在今湖北。这里当用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事。
《寓居吴兴》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几住在吴兴时所写,曾几是大诗人陆游的老师。曾几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者。他的诗作带有江西诗派的特点,清通新巧,深受陆游的启发。
在吴兴期间,曾几创作了许多小诗,这些小诗以其独特的诗风引人注目。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关注国家的命运。他的爱国诗篇尤为出色,充满了深情和忧国伤时的情感。
这首诗是曾几在吴兴时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曾几对国家的深深痛惜和忧虑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曾几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示了曾几卓越的诗才和独特的诗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忧虑。这首诗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陆游等后来诗人的创作启示。
总之,这首诗是曾几在吴兴时期创作的一首爱国诗篇,代表了他的诗风和情感。它不仅是曾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遗产。
《寓居吴兴》创作背景详情»
表达自己的无助和无奈。但是诗人又意识到,依靠他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自己更加迷失和困惑。因此,诗人选择了自己独自面对困境,用“独自”、“无依”来强调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何处可投”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望。整首诗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对过江诸人和国家命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和共鸣。 《寓居吴兴》鉴赏详情»
曾几(1085-1166)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字是吉甫,自号茶山居士。他的祖籍是赣州(今江西赣县),后来迁居到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曾几曾担任江西、浙西的提刑官、秘书少监和礼部侍郎等职务。他的学识渊博,勤于政务。他的学生陆游为他撰写了一篇《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来的人们将他列入江西诗派。
曾几的诗作大多属于抒情、遣兴和唱酬题赠的作品,风格闲雅清淡。他的五言和七言律诗注重对仗自然,气韵疏畅。他的古体诗作如《赠空上人》,近体诗作如《南山除夜》等,都展现了他的才华。他著有的《易释象》和文集已经失传。《四库全书》中有他的《茶山集》8卷,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而成的。
山头一寸云,山下一尺雨。
青天在层阴,未用遽披睹。
悬知垅亩间,不著蓑笠御。
呼儿趣秧稻,唤妇催酿黍。
使君同戚休,有味胜鼎俎。
似闻小人言,无复怨詈汝。
行看黄云翻,不独翠浪舞。
饬廚办千觞,饮客醉一举。
不知城东湖,今复深几许。
鸥鹭莫相疑,龟鱼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