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人·闺怨》原文赏析

  • píng
    lán
    rén
    ·
    guī
    yuàn
  • [
    yuán
    dài
    ]
    wáng
    yuán
    dǐng
  • chuī
    liǔ
    yān
    juān
    juān
    dāng
    xiù
    xuān
  • qiè
    shēn
    mián
    yuè
    yuán
    rén
    weì
    yuán

原文: 垂柳依依惹幕烟,素魄娟娟当绣轩。
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赏析

《闺怨》是一首表达思妇闺怨之情的曲子。在夕阳西下、皎月临窗的美丽时刻,正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时刻。对于孤寂守在闺阁中的少妇来说,此时更加难以忍受,她内心的幽怨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整首曲子运用了“月圆”来对比“人未圆”,增加了无尽的凄凉之感,将她对爱人的无限眷恋推向了极致。

首先,曲子以夕阳西下、皎月临窗的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这个时刻被形容为“良宵美辰”,给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感觉。然而,对于孤独守在闺阁中的少妇来说,这个时刻却更加艰难。她无法与爱人相聚,只能独自思念,这种无奈和寂寞的感觉通过曲子的描写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其次,曲子运用了“月圆”来对比“人未圆”,进一步加深了少妇的思念之情。月圆象征着圆满和完整,而人未圆则暗示着她与爱人的分离和不完整。这种对比使得她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无限的眷恋之情在心底涌动。

最后,整首曲子将少妇的幽怨之情推向了极致。她对爱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无法言喻,只能通过曲子中的音乐表达出来。音乐中流淌着一种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动人,引起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分离的深思。

总之,《闺怨》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皎月临窗的美丽时刻,运用“月圆”对比“人未圆”,将少妇的思念之情推向了极致。整首曲子充满了凄凉和幽怨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苦涩和分离的痛楚。这首曲子以其深情的表达和动人的旋律,成为了表达思妇闺怨之情的经典之作。 《凭阑人·闺怨》赏析详情»

王元鼎

王元鼎,字里,生卒年份不详,约在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302年前后)在世。他与阿鲁威同时活动,并且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终官至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元朝时期的一种重要官职,负责撰写和校订皇帝的诏令、奏章等文书,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担任翰林学士需要具备深厚的学问和才能,因此王元鼎的官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和政治方面的能力。

关于王元鼎的生平和其他具体事迹,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无法进一步补充。

猜您喜欢

点绛唇(天圣宫)

宋代 郭章

翠柏丹崖,碧云深锁神仙府。势盘龙虎。楼观雄中土。
我欲停时,又恐斜阳暮。黄尘路。客怀良苦。满目西山雨。

归崑山省亲别太学同舍

宋代 郭章

菽水年来属未涯,羞骑款段出京华。
涨尘面旋风头紧,绮照支离日脚斜。
掠过短莎惊脱兔,踏翻红叶闹归鸦。
不堪回首孤云外,望断淮山始是家。

归崑山省亲别太学同舍

宋代 郭章

也知随俗调归策,却忆当年重出关。
岂是长居户限上,可能无意马蹄间。
中原百甓知谁运,今日分阴敢自閒。
倘有寸功裨社稷,归来恰好试衣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