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小乌鸦一声声不停地欢叫,硬是叫破了黑暗的夜晚,迎来了春天的光辉。昨晚微微的春雨滋润了江堤上柔软的沙土,阵阵花香弥漫在万家。它把画楼上的鸳鸯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湿了系着彩绳的秋千架。醒来时,红日已经透过窗纱照射进来,听到街上有人在叫卖杏花。
注释: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禁火三天。
乳鸦:雏鸦。
生:偏偏,硬是。韶华:美好的时光,指的是春天的景色。
鸳鸯瓦:成对的瓦片。
《醉太平·寒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简析主要介绍了王元鼎的《寒食》小令中的第二首。文章指出,这首小令与其他三首不同,它没有直接宣泄作者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通过描述“乳鸦鸣啼”、“雨润堤沙”、“画楼净瓦”、“彩绳半湿”、“红日上窗纱”、“街头卖杏花”等景象,勾画出寒食时节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文章还提到,尽管使用了前人诗意名句,但语言清新典雅,没有牵强拼凑或陈旧过时的感觉。 《醉太平·寒食》简析详情»
王元鼎,字里,生卒年份不详,约在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302年前后)在世。他与阿鲁威同时活动,并且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终官至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元朝时期的一种重要官职,负责撰写和校订皇帝的诏令、奏章等文书,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担任翰林学士需要具备深厚的学问和才能,因此王元鼎的官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和政治方面的能力。
关于王元鼎的生平和其他具体事迹,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无法进一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