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寒食》原文赏析

  • zuì
    tài
    píng
    ·
    hán
    shí
  • [
    yuán
    dài
    ]
    wáng
    yuán
    dǐng
  • shēng
    shēng
    shēng
    jiào
    sháo
    huá
  • shēn
    weī
    rùn
    shā
    xiāng
    fēng
    wàn
    jiā
  • huà
    lóu
    jìng
    yuān
    yāng
    cǎi
    shéng
    bàn
    shī
    湿
    qiū
    qiān
    jià
  • jiào
    lái
    hóng
    shàng
    chuāng
    shā
    tīng
    jiē
    tóu
    mài
    xìng
    huā

原文: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
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相关标签:寒食节春天写景喜悦醉太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乌鸦一声声不停地欢叫,硬是叫破了黑暗的夜晚,迎来了春天的光辉。昨晚微微的春雨滋润了江堤上柔软的沙土,阵阵花香弥漫在万家。它把画楼上的鸳鸯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湿了系着彩绳的秋千架。醒来时,红日已经透过窗纱照射进来,听到街上有人在叫卖杏花。

注释: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禁火三天。
乳鸦:雏鸦。
生:偏偏,硬是。韶华:美好的时光,指的是春天的景色。
鸳鸯瓦:成对的瓦片。 《醉太平·寒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主要介绍了王元鼎的《寒食》小令中的第二首。文章指出,这首小令与其他三首不同,它没有直接宣泄作者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通过描述“乳鸦鸣啼”、“雨润堤沙”、“画楼净瓦”、“彩绳半湿”、“红日上窗纱”、“街头卖杏花”等景象,勾画出寒食时节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文章还提到,尽管使用了前人诗意名句,但语言清新典雅,没有牵强拼凑或陈旧过时的感觉。 《醉太平·寒食》简析详情»

王元鼎

王元鼎,字里,生卒年份不详,约在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302年前后)在世。他与阿鲁威同时活动,并且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终官至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元朝时期的一种重要官职,负责撰写和校订皇帝的诏令、奏章等文书,以及参与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担任翰林学士需要具备深厚的学问和才能,因此王元鼎的官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和政治方面的能力。

关于王元鼎的生平和其他具体事迹,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无法进一步补充。

猜您喜欢

更漏子·柳丝长

宋代 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莺梭

宋代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春思

唐代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