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柳丝长》原文赏析

  • gēng
    lòu
    ·
    liǔ
    cháng
  • [
    sòng
    dài
    ]
    yàn
    dào
  • liǔ
    cháng
    táo
    xiǎo
    shēn
    yuàn
    duàn
    rén
    dào
    hóng
    dàn
    绿
    yān
    qíng
    liú
    yīng
    sān
    liǎng
    shēng
  • xuě
    xiāng
    nóng
    tán
    yùn
    shào
    zhěn
    shàng
    zhī
    huā
    hǎo
    chūn
    chóng
    xiǎo
    zhuāng
    chí
    xún
    cán
    mèng
    shí

原文: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春天写景女子闺思更漏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柳枝细长,桃树嫩叶小小,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日光淡淡,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几声黄莺啼叫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雪白的肌肤透出浓浓芳香,眉旁妆晕消褪,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春日撩起的思绪沉重,晨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着清晨残梦的记忆。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属商调。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
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
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更漏子·柳丝长》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宋朝哲宗元祐初年。词人已经年老,独自一人深居闺房。在这个时期,他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闺思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更漏子》。

在宋朝,闺房是指女性的居住空间,也是她们表达情感和思考的地方。而词人作为一个男性,进入闺房并写下这首词,显示了他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注和理解。

《更漏子》这首词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更漏。更漏是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器具,通过水滴的声音来表示时间的流逝。词人通过描写更漏的声音,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闺思之情。这种情感可能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生活的思考,或者对爱情的渴望。

词人选择在晚年创作这首词,可能是因为他在年老之际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他独自一人深居闺房,意味着他与外界的隔离,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和静谧的环境,为他创作这首词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背景。

总的来说,这首《更漏子》的创作背景是词人年老孤独,深居闺房,通过描写更漏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闺思之情。这首词展示了词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注和理解,以及对过去时光、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和渴望。 《更漏子·柳丝长》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用“红”、“绿”二字照应柳和桃的颜色,再通过描写鸟儿的快速飞动和鸣叫声,将庭院的春光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下片则转入女主人公的居室,描写她被鸟声唤醒后的情况。词人通过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展现了她的孤寂和思恋之情。女子的肌肤洁白似雪,但脸上的脂粉已经淡却,她懒散地躺在床上,心思沉重。词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将春光美景与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对立起来,突出了她的“春思”之深重。整首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表达了女主人公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更漏子·柳丝长》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晏几道的照片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出生于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曾担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务。

晏几道性格孤傲,中年时家境中落。他与父亲晏殊一起被称为“二晏”。晏几道的词风与父亲相似,但他的造诣更加高超。他擅长表达言情之美,他的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直率地表达了情感,多以爱情生活为题材,因此被认为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晏几道的代表作品有《小山词》。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猜您喜欢

莺梭

宋代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春思

唐代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春愁

清代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