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近卜居孤山之下友人元敏以四》原文赏析

  • jìn
    shān
    zhī
    xià
    yǒu
    rén
    yuán
    mǐn
  • [
    sòng
    dài
    ]
    shì
    zhì
    yuán
  • qióng
    niè
    qián
    lóu
    dǎo
    chèng
    nǎo
  • qiǔ
    fàn
    gēng
    qiě
    xián
    gēng
    chē
    zàn
    jīng
    guò

原文: 穷居已蹑黔娄迹,孤岛徒称玛瑙坡。
糗饭藜羹且闲乐,更无车马暂经过。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直到去世。因此,后人称他为“孤山法师”。

尽管释智圆是一位佛教徒,但他对儒学颇有兴趣,喜欢写诗作文。在唐中叶至宋初的时代潮流中,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而释智圆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说。

释智圆的诗文作品以儒释相融为特点,既有佛教的禅意和悟道思想,又融入了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除了诗文创作,释智圆还致力于佛教教育和传播。他在西湖孤山建立了一座寺庙,担任主持,传授佛法。他的教诲以慈悲为核心,强调修行者应该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释智圆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诗文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被誉为儒释合一的典范。他的教诲也为后来的佛教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成为了佛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释智圆是一位重要的宋代诗文僧,他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说,作品融合了佛教和儒家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教诲以慈悲为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出道场山途中作

宋代 释智圆

独下层峦景物秋,依依云木似相留。
孤舟晓汎平波去,更为青山一转头。

边将二首 其一

宋代 释智圆

威声飞将岂能过,号令雄师剑始磨。
雪搅长空马僵立,偷营今夜度胶河。

夷齐庙

宋代 释智圆

曾闻叩马犯君颜,万古清风满世间。
若使干戈为揖让,夷齐终不死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