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原文赏析

  • liǔ
  • [
    sòng
    dài
    ]
    shì
    zhì
    yuán
  • róng
    róng
    chūn
    bàn
    huā
    róng
    nóng
    cuì
    cān
    chà
    zhà
    qíng
  • lěng
    yān
    yuán
    liàng
    zhái
    jìng
    lóng
    míng
    yuè
    yíng
  • wǎn
    shuǐ
    chóu
    meí
    luò
    chūn
    xuě
    piàn
    qīng
  • shàng
    suí
    wǎng
    shì
    wàn
    zhū
    xiāo
    suǒ
    bàng
    shēng

原文: 融融春色伴花荣,浓翠参差雨乍晴。
低拂冷烟元亮宅,静笼明月亚夫营。
叶浮晚水愁眉细,絮落春衣雪片轻。
莫上隋堤思往事,万株萧索傍河声。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直到去世。因此,后人称他为“孤山法师”。

尽管释智圆是一位佛教徒,但他对儒学颇有兴趣,喜欢写诗作文。在唐中叶至宋初的时代潮流中,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而释智圆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说。

释智圆的诗文作品以儒释相融为特点,既有佛教的禅意和悟道思想,又融入了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除了诗文创作,释智圆还致力于佛教教育和传播。他在西湖孤山建立了一座寺庙,担任主持,传授佛法。他的教诲以慈悲为核心,强调修行者应该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释智圆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诗文和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被誉为儒释合一的典范。他的教诲也为后来的佛教徒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成为了佛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释智圆是一位重要的宋代诗文僧,他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说,作品融合了佛教和儒家的思想,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教诲以慈悲为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幽居

宋代 释智圆

尘迹不能到,衡门藓色侵。
古杉秋韵冷,幽径月华深。
窗静猿窥砚,轩闲鹤听琴。
东邻有真隐,荷策夜相寻。

赠僧

宋代 释智圆

诸祖参寻遍,消摇发未华。
旧房扃海外,孤迹寄天涯。
琢句秋窗月,观空晚砌华。
时来说高趣,终去隐烟霞。

砌下老梅

宋代 释智圆

傍砌根全露,凝烟竹斗遮。
腊深空冒雪,春老始开花。
止渴功应少,少羹味亦嘉。
行人怜怪状,上汉采为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