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铜山泣露宫虬咽,鱼钥金寒烱微月。
十二楼台凝夜光,青娥踏天作飞雪。
鲛人凿冰出海底,海阔冰坚愁坠指。
风刀剪断朔云飞,万户沈沈一泓水。
貂裘无煖红烛灭,八尺青绫已如铁。
兰麝香销冷画屏,梦破秦楼肌玉裂。
龙鳞差差沟水绕,银床无声金井悄。
睥睨鸦啼曙色分,起听琼签报天晓。
曾棨(1372-1432),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他在明永乐二年成为状元,被人称为“江西才子”。他的才华如泉涌般迸发,能够在廷对时不打草稿地说出两万言。曾棨曾经担任《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他擅长书法,尤其是草书,风格雄放,有着晋代文人的风度。
关于曾棨的出生和死亡,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他出生于1372年,去世于1432年。
从兄少小辞乡县,二十五年才一见。
只今已是四十馀,平生涉历艰难遍。
忆初伯父送兄行,千里拿舟同入京。
长安道上不忍别,临岐忍泣仍吞声。
别来几时伯父死,旧业尽遗与二姊。
大姊有家二姊亡,一门骨肉今能几。
兄早从军多苦辛,漂泊天涯惟此身。
拜迎折腰事官长,顾盻回头无室人。
去时同行多队伍,逃亡强半丁男补。
十岁边头始问婚,有子读书今十五。
营中无事但耕锄,输官岂复求赢馀。
地宽买牛多种粟,路远念家难寄书。
弟来北京己二载,东去关山近辽海。
都门邂逅不相识,乡音尽变颜容改。
塞上风沙凋敝裘,说着故园双泪流。
挑灯细论征戍苦,酌酒暂消离别愁。
匆匆相见何曾久,明日官桥又分手。
朔雪还连玉塞云,东风未发金台柳。
莫言碌碌军籍中,丈夫讵肯悲途穷。
不见汾阳起微贱,唐史犹传第一功。
王郎画竹何神奇,落笔便觉清风吹。
蛟龙怒奔雷雨泣,沧溟倒捲云淋漓。
有时气酣索纸笔,兔起鹘落谁能测。
纵横满眼金错刀,四座阴森冰雪色。
九疑峰高青入天,洞庭水与三江连。
霓旗翠羽半明灭,至今遥拂苍梧烟。
玉堂之居迥萧爽,谁与此君同一赏。
关西美人襟抱清,对此翛然绝尘想。
我亦平生爱竹流,乘兴欲作潇湘游。
何时汎舟弄明月,推蓬却听江南秋。
楼山有木风乱鸣,南枝北枝多悲声。
萧飕乍疑崖籁发,汹涌忽讶波涛惊。
知君先坟在山麓,忍听坟头风撼木。
秋声动地心欲摧,夕响穿林泪盈掬。
翻思昔日奉慈亲,甘旨未备家长贫。
只今得禄亲已逝,虽欲养志无由伸。
绣衣骢马外台客,光华满路何辉赫。
写得楼山风木图,一度摩挲一凄恻。
看图有尽意不穷,楼山有木木有风。
斯木可伐风可息,惟有孝念无时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