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行何崔嵬,世路更崭绝。
乐安任公子,海内之髦杰。
骑兵呼天子,文笔冠同列。
咄嗟起风云,朱紫出唇舌。
冠盖纷相望,坐上皆名哲。
人称龙门游,并集兰台辙。
清谭剧夜分,开樽酒同啜。
刻烛赋诗成,击钵响随灭。
数子皆南金,能令公喜悦。
盛衰会有时,风花随转瞥。
一麾新安守,高朋成永诀。
投尽绿沈瓜,满坐为哽咽。
门庭鸟雀罗,琴书蠹鱼齧。
白杨冷萧萧,藐孤走霜雪。
伤哉匹练裙,朔风凛以冽。
当时把臂友,骄马嘶金埒。
挥手长揖去,夷然若不屑。
呜呼市道交,何异剑首吷。
所以朱公叔,长与故人别。
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汉族,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清代史学家、汉学家。他是18世纪中国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被公推为“一代儒宗”。
钱大昕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造诣深受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他的学问涉及广泛,尤其在史学和汉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位史学家,钱大昕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非常深入。他的著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他对《资治通鉴》的续修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他在这部著作中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分析,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钱大昕还对汉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著作《辛楣先生文集》收录了他的许多文章和研究成果,涵盖了经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他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研究,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钱大昕晚年自署竹汀居士,表明他在晚年追求清静和自我修养。他的学术成就和品德修养使他成为当时学术界的楷模和榜样。他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