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原文赏析

  • jiāng
    shàng
  • [
    sòng
    dài
    ]
    dǒng
    yǐng
  • wàn
    qǐng
    cāng
    jiāng
    wàn
    qǐng
    qiū
    jìng
    tiān
    feī
    xuě
    shuāng
    ōu
  • suō
    shǔ
    chǐ
    shā
    biān
    liǔ
    dài
    chéng
    yīn
    diào
    zhōu

原文: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天的沧江水呈青色,波浪翻滚,像一片碧波万顷。天空清澈明净,宛如一面镜子。两只白鸥飞舞在空中,时而高飞,时而低落,宛如飞雪般美丽。

我用手摩挲着沙滩上那些几尺宽的纤细柳树,期待你茂密成荫,好用细绳系住我的船只。

注释:
1. 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而得名的江河。
2. 摩挲:用手抚摸。
3. 待汝成阴系钓舟:这里用“汝”来称呼草木等无生命的东西,是杜甫诗中的习惯用法。孙奕在《履斋示儿编》卷十中说“‘尔’‘汝’群物”;卢仝在《村醉》中写道:“摩挲青莓苔,莫嗔惊着汝!”这也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宋代的文人也很喜欢学这一点,比如王安石在《与微之同赋梅花》中写道:“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郑樵在《夹漈遗稿》卷一《灵龟潭》中写道:“着手摩挲溪上石,他年来访汝为家。” 《江上》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尽管诗人传递了一丝轻愁,但整体氛围开阔明快,展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精神气质。

首句“镜天飞雪一双鸥”运用了比喻和反衬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晴空无云、清澈明净的景象,如同一面镜子。同时,“飞雪”形象地展示了白鸥飞舞时忽高忽低的姿态。而“双鸥”进入诗人的视野,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接下来的“摩挲数尺沙边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诗人对柳树的期盼和等待。诗人一生为了生计而常年奔波在外,也许明天又要登舟出发,因此诗人期待柳树长大,为他的垂钓船提供遮荫。这一句不仅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而“待汝成阴系钓舟”这句话可谓石破天惊,出人意料。在千百年来的诗歌中,“柳”常常与“别”相关,但诗人在这里却以新意,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柳”与“不别”联系在一起。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不仅在字面上没有直接表达出离别之情,但读者却能够心领神会,感受到其中的离愁别绪。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道出来得更加动人、更加深远。同时,使用“系”字不仅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也与柳树修长的特点相契合,语言自然而含蓄,新颖而贴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景色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精神气质。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中的景物和情感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上》赏析详情»

董颖

董颖(生卒年不祥),字仲达,德兴(今属江西)人。他于宣和六年(1124年)中进士。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董颖是一位穷愁潦倒的诗人,与韩驹、徐俯、汪藻等人有交往,并有一部名为《霜杰集》的诗集。这部诗集在当时颇为传诵,但后来全部遗失。然而,南宋人陈起所编的《前贤小集拾遗》卷四中保存了其中的一首诗。此外,董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也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了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这些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关于董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尚无确切的资料可供参考。

猜您喜欢

薄媚(第三衮遍)

宋代 董颖

华宴夕,灯摇醉。粉菡萏,笼蟾桂。扬翠袖,含风舞,轻妙处,惊鸿态。分明是。瑶台琼榭,阆苑蓬壶,景尽移此地。花绕仙步,莺随管吹。
宝暖留春,百和馥郁融鸳被。银漏永,楚云浓,三竿日、犹褪霞衣。宿酲轻腕,嗅宫花,双带系。合同心时。波下比目,深怜到底。

薄媚(排遍第九)

宋代 董颖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凉然万里宣威。那知此际。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争若都燔宝器。尽诛吾妻子。径将死战决雄雌。天意恐怜之。
偶闻太宰,正擅权,贪赂市恩私。因将宝玩献诚,虽脱霜戈,石室囚系。忧嗟又经时。恨不如巢燕自由归。残月朦胧,寒雨萧萧,有血都成泪。备尝险厄返邦畿。冤愤刻肝脾。

薄媚(第十攧)

宋代 董颖

种陈谋,谓吴兵正炽。越勇难施。破吴策,唯妖姬。有倾城妙丽。名称西子。岁方笄。算夫差惑此。须致颠危。范蠡微行,珠贝为香饵。苎萝不钓钓深闺。吞饵果殊姿。
素肌纤弱,不胜罗绮。鸾镜畔、粉面淡匀,梨花一朵琼壶里。嫣然意熊娇春,寸眸剪水。斜鬟松翠。人无双、宜名动君王,绣履容易。来登玉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