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高流缠峻隅,城下缅丘墟。决渠信浩荡,潭岛成江湖。
结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三伏气不蒸,四达暑自徂。
同人千里驾,邻国五马车。月出共登舟,风生随所如。
举麾指极浦,欲极更盘纡。缭绕各殊致,夜尽情有馀。
遭乱意不开,即理还暂祛。安得长晤语,使我忧更除。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是正谏大夫房融的儿子,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
房琯在官场上经历了多个职位的晋升。他先后担任过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和刑部侍郎等职务。他还被赐予漳南县男的爵位。
在房琯罢相后,著名诗人杜甫多次上书皇帝为房琯辩护。然而,这些上书的结果却导致杜甫被贬官。尽管如此,杜甫仍然留下了一些诗篇,如《得房公池鹅》、《别房太尉墓》等,来纪念房琯。
关于房琯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细节,目前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