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梦里啼痕湿锦衾,断肠人作峡猿吟。香魂未肯成烟雾,只为恩情深又深。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闪烁虹霓,喧嚣夜唱。
比邻摇滚人家。
一曲疯狂,心情搅乱如麻。
高楼也似狰狞矣。
起参差、更似獠牙。
倏忽间、百盏灯消,万籁声哑。
谁人还我清幽地,许冰轮相照,寂寞昙花。
快点花开,枝随月影身斜。
好教记忆重收拾,待明天、迢递天涯。
让伊人、在水之湄,弹上琵琶。
一叠陈笺,三番嚼味。
案前小巧台灯。
照著弯眉,些微黛色春凝。
说来懊恼停了电,令双眸、堕入冥冥。
幸天边,细月如牙,咬破窗棂。
偷闲且上中庭去,看棠花开未,怜弄枝横。
却恨蛩音,扰人静听花声。
想来那朵应如我,趁中宵、检点心情。
寄相思、挂在新钩,直到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