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几树高要峡,场师种不多。当知诸佛掌,未见此庵罗。玉滑皮休损,金辛味亦和。儿女争比况,手爪好谁过。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凤翥群山秀,龙飞此地灵。昔人曾种树,今日尚名亭。密叶生仍细,疏花落更馨。音声来静夜,精魄孕虚星。雨入霏琴荐,云屯黯砚屏。秋阴连古市,凉吹进空囹。旧应三公兆,今看五马停。麟符荣不忝,燕寝梦俄醒。郡事非蝼蚁,原情在鹡鸰。从容辞组绶,萧散向林扃。缥轴诗成什,银罂酒满经。归装勤去仆,离曲厌歌伶。恋阙心应赤,还家鬓尚青。民今思召政,谁复犯齐刑。郡乘歌宜载,朝绅议可听。老夫将直笔,为著去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