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旧传吴胥门,有桥甚雄壮。不知何当事,谄媚分宜相。拆毁远送之,未悉其真妄。兹来经秀江,巍桥俨在望。横铺八九筵,袤亘数十丈。石质尽坚珉,蹲狮屹相向。皆言自苏来,运载以漕舫。严老自撰碑,亦颇言其状。始知语不虚,世事多奇创。桥梁是何物,乃作权门饷。鞭石与驱山,势力岂多让。充此何不为,穹天一手障。为德于乡里,或云差可谅。不闻掠彼衣,而令此挟纩。冰山一朝摧,籍没无留藏。独此岿然存,千秋截江涨。颂詈两不磨,功罪亦相当。犹胜庸庸流,片善无足况。吴山多佳石,胥江足良匠。有能更作桥,旧式犹可仿。
潘耒(1646~1708)是清初学者,字次耕,一字稼堂、南村,晚号止止居士,出生于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他是潘柽章的弟弟。潘耒师事徐枋和顾炎武,广泛涉猎经史、历算和音学等领域。
康熙十八年,潘耒举博学鸿词,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位,并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然而,由于他性格浮躁,最终被降职。
潘耒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关于学术研究的论文,同时也有一些诗作。他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著作。
潘耒的生平和学术成就使他成为清初学者中的重要人物。
老丞拄笏中了了,坐阅云阴变昏晓。何为两脚苦未停,意在高山知者少。昨日春从湖上归,颇觉沙鸥已驯扰。游人但迟箫鼓来,滓秽清虚亦何好。君今独行真得计,自有青螺如髻绕。归来古锦开诗葩,笔下纵横发天巧。遨头旧属罗浮伯,半夜春风鸣騕袅。至今湖山索价高,妙语须君时一扫。虽然愿君且努力,挂冠归休未宜早。要当千户享封殖,岂但全家荷温饱。此时还乡头未白,万钱买山慰潦倒。摩挲拄杖不相忘,更伴重峦细穷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