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欲归还小住,杯酒许重斟。信宿分离后,相思直到今。大江流远梦,小雅托哀音。记否中山夜,绳床听雨心。
陈寿祺(1771—1834)是清代儒学家,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他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陈寿祺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十四年(1809年)充会试同考官。由于父母殁后,他没有出仕,而是主讲鳌峰、清源书院多年。他在教学中积极传承儒学思想,培养了一批学生。
陈寿祺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左海全集》中。这部著作收录了他的许多文章和著作,内容涵盖了儒家经典的解读、政治理论、教育思想等方面。《左海全集》被认为是陈寿祺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的儒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寿祺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去世,享年64岁。他的去世对当时的学术界和他的学生们都是一次巨大的损失。然而,他的学术思想和著作仍然流传至今,对后世的儒学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百年不争一筵短,心近何愁万山远。潮平帆挂人欲离,霜紧天高月将满。昨筵饯我城南家,女墙三更多悽鸦。含啼试袖蝶粉湿,剪烛开门萝叶斜。今夕高楼控溟渤,明峦如荷媚空阔。沙风笛底吹黄萚,云影樽前堕苍鹘。羁身在客难自豪,慨叹当歌那能遏?欢歌已使心不留,还作愁歌暗挑拨。诸君爱我如爱心,常恐过劳难自任。又恐一逸易驰逝,便欲置我腔中深。百回顾惜到今夕,我负诸君顿言别。明知兰约春可期,已使桃根泪同咽。泪亦不得止,歌亦未肯阑。北斗欲没霜柝残,樯乌哑哑催出关。寸腑茫茫复何有,为君更尽一杯酒。劳君拔赠插鬟花,算折旗亭可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