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抒发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抒情手法,构建了一个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的开头,诗人以儿童时期对月亮的稚气认识为引子,用“白玉盘”、“瑶台镜”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和光芒,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美丽和可爱。通过动词“呼”、“疑”,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接着,诗人描绘了月亮的升起过程,运用古代神话中的仙人、桂树、白兔等元素,写出了月亮初生时的明朗和仙境般的景致。这一部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诗人用“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来形容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变得晦暗不明。通过这一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美好事物的破灭感。同时,诗人引出了古代善射的后羿,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和希望。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诗人表示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离开。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诗人内心的忧愤没有得到解除,反而加深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和忧愤,使整首诗更加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抒情手法,构建了一个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对现实社会有所思考和反思。
诗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