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移居胶西,已经在那里居住了一年。他发现园子北边有一座古老的台子,于是他决定将其修葺一番,使其焕然一新。修葺完成后,苏轼邀请朋友们一起登上超然台,一同欣赏春天的美景。站在台上,他们可以远眺迷人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烟雨气息。这种美景和氛围唤起了苏轼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