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元祐六年(1091年)的春天,当时苏轼的守任期满,他被召回朝廷。与此同时,苏轼的好友马中玉担任两浙路的提刑官,驻扎在杭州。在苏轼准备离开杭州之际,马中玉赋予了他一首《木兰花令》的词作为送行礼物。苏轼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回赠了这首词作为回答。
诗文: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