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原文赏析

  • lán
    huā
    lìng
    ·
    zhōng
    yùn
  • [
    sòng
    dài
    ]
    shì
  • zhī
    jūn
    xiān
    hán
    shǔ
    qiān
    zài
    xiāng
    féng
    yóu
    dàn
    jiāng
    bié
    nǎo
    jiā
    rén
    yào
    kàn
    huā
    zhī
    shàng
  • luò
    huā
    zhú
    huí
    fēng
    huā
    běn
    xīn
    yīng
    míng
    cháo
    guī
    xià
    táng
    西
    jiàn
    yīng
    huā
    luò
    chù

原文: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相关标签:友人赠答抒情木兰花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知道您的崇高品格有如得仙道的人,深冬不寒,盛夏不热。我们真像是千载相逢而别于旦夕之间的人。是我故意拿分别的话语来刺激您,想要看一看您的泪流满面的样子呀!落花已追随回风而去,它本是无心逐风的,春莺懂得其中的真情啊。明天我就要踏上“归路”,走出钱塘西途了;从此之后,也就看不见春莺哀啼花落的地方了。

注释:木兰花令: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马中玉:名碱,山东茌平人。《苏轼诗集》卷三十三《次前韵答马忠玉》查注引《咸淳临安志》:“元祜五年八月,宣德郎马城自提点淮南西路刑狱,改两浙路提刑。”合注云:“绍圣三年知湖州,累知荆州,坐与黄庭坚善,置海州。”
仙骨:这里指马中玉。
无寒暑:不计年岁。《注坡词》云:“得仙道者,深冬不寒,盛夏不热。”
梨花枝上雨:比喻美人眼泪。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塘西:指钱塘西。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元祐六年(1091年)的春天,当时苏轼的守任期满,他被召回朝廷。与此同时,苏轼的好友马中玉担任两浙路的提刑官,驻扎在杭州。在苏轼准备离开杭州之际,马中玉赋予了他一首《木兰花令》的词作为送行礼物。苏轼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回赠了这首词作为回答。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词的开头表达了词人对挚友马中玉的尊敬和惜别之情。词人使用了巧妙的语言来调侃友人,以打破分手时的难堪局面。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真诚的挚爱之情。

下片则转向了对词人自己内心的描写。词人将自己离开杭州赴京的处境比作“落花”,表示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那花枝上的春莺能够理解其中的真情,它在枝头上啾啾哀鸣,倾诉着内心的烦恼。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的痛苦和无奈之情,与马中玉赠行词中的“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相呼应,令人感动。

整篇赏析以陈述和寄托感发为主,意味深长,给人以真挚自然、悲从中起的艺术感受。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临江仙·送王缄

宋代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九日次韵王巩

宋代 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赠刘景文

宋代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