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题西林壁》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公元1084年,苏轼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皇帝神宗不合,被贬到黄州。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反而在贬所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五月间,苏轼接到了改迁汝州团练副使的命令,他必须离开黄州前往汝州。途中,他经过了九江,这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而庐山更是九江的一颗明珠。苏轼与一位好友参寥一同游览庐山,他们被庐山的瑰丽山水所吸引,心生逸兴壮思。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以其壮丽的山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苏轼在庐山的游览中,被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色所震撼,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的力量。这些景色激发了苏轼的创作灵感,他决定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成诗歌,以表达对庐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于是,苏轼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赏。苏轼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庐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庐山记游诗成为了苏轼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这些诗歌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了人们对庐山和苏轼的美好回忆和纪念。
《题西林壁》创作背景详情»
受到自身立场和观点的影响,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事物。苏轼通过描绘庐山的多样面貌,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应该超越个人偏见,摆脱狭隘的视野,以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问题。这种思想启示不仅适用于政治,也适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
总之,《题西林壁》是一首既有美感又有哲理的诗歌作品。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庐山的壮丽和多样性,同时也启示人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应超越个人立场和狭隘视野,以更全面客观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给人以思考和启示,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题西林壁》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