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的十二月,黄庭坚在童年时才过洞庭湖,而在五、六月间才到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是在黄庭坚贬谪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创作的。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因为与权臣秦桧不合而被贬谪到宜州。贬谪是一种政治惩罚,被贬谪的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对于黄庭坚来说,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和痛苦的经历。
在宜州的贬所,黄庭坚面临着孤独和困苦。他身处陌生的环境中,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被切断,无法享受到自由和舒适的生活。然而,尽管处境艰难,黄庭坚并没有放弃他的文学创作。相反,他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词是黄庭坚在贬谪宜州的第二年创作的。在这首词中,黄庭坚可能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他可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的情感来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这首词可能是他在孤独和困苦中寻找安慰和希望的一种方式。
黄庭坚的文学才华和坚韧的精神使他在贬谪期间继续创作,并成为了北宋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这首词是黄庭坚在贬谪宜州期间创作的珍贵作品之一,它展示了他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创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