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首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环境。公元758年,杜甫因为营救房琯而得罪了肃宗皇帝,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离开朝廷,开始了十余年的流浪生涯。直到公元770年,杜甫在洞庭湖的船上因病去世。

《清明二首》是杜甫在公元769年春天写的作品。当时,诗人正在从岳州向南行进,计划前往衡州拜访湖南都团练史和衡州刺史韦之晋。这首诗可能是在旅途中创作的,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和人们的哀思。

这段创作背景展示了杜甫在流亡期间的艰难境遇和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杜甫的流浪生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和社会关怀。《清明二首》也是杜甫在流亡期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故乡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诗文: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相关标签:清明节写景抒情爱国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