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公元761年的春天,也就是他五十岁的时候,在成都草堂所作。在此之前,杜甫经历了一系列的颠沛流离,长期漂泊于各地。然而,终于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头,他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有客人前来拜访,杜甫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看出,杜甫在漂泊流离的岁月中,一直渴望着一个稳定的居所,一个可以安心创作的环境。成都草堂的建立,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他可以远离纷扰的尘世,专心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杜甫对于友情和交往的渴望。在成都草堂安居之后,有人前来拜访,这无疑是给他带来了一份温暖和喜悦。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交往的珍视和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展示了杜甫在漂泊流离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居的地方,并且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友情和交往带来的喜悦。这个背景为诗中的情感和主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背景。


诗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友情生活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