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的赏析

赏析
《柏舟》是一首作者身份和创作背景引发争议的古代诗歌。历来学者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有不同的看法。《鲁诗》认为这首诗是卫宣夫人所作,后来刘向的《列女传》也引用了这首诗,支持了《鲁诗》的说法。《韩诗》也认同《鲁诗》的观点。《诗序》认为这首诗是男子不被君主接纳而创作的,这是古代文人的共识。《齐诗》也支持了《诗序》的观点。

自东汉时期的郑玄开始,学者们多数认同《毛诗》的观点。直到南宋时期,朱熹对《诗序》提出了反对意见,写了《诗序辩说》和《诗集传》,坚持认为《柏舟》是女子所作,这引发了汉宋学派之间的争论。元明以后,朱熹的观点被列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影响很大。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朱熹的观点持怀疑态度,明何楷、清陈启源、姚际恒、方玉润等都对此提出了反驳,争论至今未止。

至今仍未形成一致的意见,现代学者在《诗经》的选注和译注中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些认为是男子所作,有些认为是女子所作。高亨的《诗经今注》和陈子展的《诗经直解》认为是男子所作,而袁梅的《诗经译注》和程俊英的《诗经译注》则认为是女子所作。

从诗的意义来看,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位卫臣不被君主接纳而创作的诗。陈子展先生认为:“现在理解《柏舟》是卫同姓的臣子,仁人不被接纳的诗。诗的意义很明显,《诗序》没有错误。”诗中的词语如“无酒”、“遨游”、“威仪”、“群小”、“奋飞”等都表明了作者的身份是一位大臣,而不是普通男子。此外,认为这首诗是女子所作的理由并不充分。刘向和朱熹的观点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刘向在《列女传》中虽然将《柏舟》归属于卫夫人,但在其他文章中引用这首诗时,仍然使用了《毛诗》的解释。朱熹一开始支持刘向的“卫宣夫人”说法,后来又怀疑是“庄姜”(《诗集传》)。在《孟子·尽心下》中也提到了“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的解释与《毛诗》的解释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柏舟》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现代学者在选注和译注中也存在不同的观点。从诗的意义来看,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位卫臣不被君主接纳而创作的诗。


诗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相关标签:诗经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