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的鉴赏

鉴赏
《毛诗序》中提到周公东征三年后归来,大夫们对他的劳苦表示赞美,因此创作了这首诗。然而,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这首诗并非是大夫们赞美周公而创作的,而是周公自己在归途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描述了士卒在归途中遇到淫雨天气的情景,与《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似。王夫之认为这首诗在以乐景写哀的同时,也以哀景写乐,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这首诗分为四章,每章的前四句叠咏,构成了整首诗的主旋律。描述了士卒在归途中遇到淫雨天气的情景,为后面的叙事部分提供了感染力的背景。每章的后四句则是叙事性的内容,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两章描写了主人公在归途中喜悲交集的心情。诗人首先写到了装束的改变,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描写了归途中的辛苦和艰难,将诗中的人比作桑林中的野蚕,既表达了辛苦,又表达了喜悦。第二章则描述了主人公对家乡荒芜和民生凋敝的思念之情。诗中描写了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和磷火闪烁的景象,暗示了家乡曾经发生过战乱。随着归途的临近,主人公的心境变得更加复杂,既怯懦又渴望。诗人在描写可怕景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后两章继续描写了主人公在归途中的思绪。第三章写到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期待和思念,以及对归途的希望。最后一章则描述了主人公终于回到家乡的喜悦和欢庆,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归途中的喜悲交集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诗中的描写细腻而感人,情感复杂而真实,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倦。这首诗不仅是对周公东征的纪念,也是对和平生活的赞美和思考。


诗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相关标签:诗经抒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