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首诗的意义和特点。诗中主人公是一个小伙子,他向姑娘表达了私奔的愿望,并发誓要与姑娘结合,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这种强烈、坚定、至死不渝的爱情,很可能会感动姑娘。
这首诗将环境气氛与主人公的心情相结合,相互烘托促进,这是它的一个特色。第一章描写了小伙子驾驶着一辆盖有青色车篷的大车奔驰的情景,车声隆隆,小伙子内心激荡不已。他问道:“姑娘,你到底敢不敢与我相爱相恋呢?”小伙子的冲动与姑娘的犹疑造成了恋爱中的痛苦。第二章以沉重的车轮声衬托了小伙子内心的苦恼。这时,小伙子终于明白了姑娘犹疑的原因:她家里不同意他们的恋情。因此,姑娘需要慎重考虑是否敢于不经父母许可就与小伙子私奔,结为夫妻。这是姑娘的终身大事,不能不慎重考虑。第二章回溯了第一章姑娘犹疑的原因,并提出了私奔是否有后顾之忧的考虑。诗歌是由小伙子口中唱出来的,表明他已经明白了姑娘的处境和心思。于是,自然地引出了第三章:小伙子指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即使生不能同床,死后也要同穴。古人指天发誓是十分慎重的行为,这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时代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违反了诺言要受到天谴的。小伙子慎重的发誓,从意蕴而言,已是圆满地解释了姑娘的疑虑,使姑娘放心大胆地投向恋人的怀抱。从情节而言,诗歌却不再描述其最后结局了。人们可以从诗意延续中推想:这一对恋人,一定高高兴兴地驾着大车,奔向相爱相伴的幸福生活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将环境气氛与人物心情相结合相衬托,按情节发展安排诗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结局,都具有独特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