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大车行走声槛槛,青色毛衣像嫩菼。难道是我不想你?相爱就怕你不敢。
大车前行声啍啍,红色毛衣色如璊。难道是我不想你?怕你不跟我私奔。
活着不能在一室,死后同埋一个坑。我说的话你不信,就让太阳来作证。
注释:
大车:古代用牛拉货的车,一说古代贵族乘坐的车子。
槛(kǎn)槛:车轮的响声。
毳(cuì)衣:毡子。本指兽类细毛,可织成布匹,制衣或缝制车上的帐篷。此处从闻一多说。
菼(tǎn):初生的芦苇,也叫荻,茎较细而中间充实,颜色青绿。此处以之比喻毳衣的青白色。
尔:你。
子:指其所爱的男子。
啍(tūn)啍:重滞徐缓的样子,犹“槛槛”。
璊(mén):红色美玉,此处喻红色车篷。一说赤苗的谷。
奔:私奔。
榖(gǔ):生,活着。异室:两地分居。
同穴:合葬同一个墓穴。
予:我。
有如皦(jiǎo)日:有此白日。如,此。皦,同“皎”,白,光明,明亮。
《大车》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将围绕着《毛诗序》对这首诗的解读展开。《毛诗序》中提到,这首诗是为了“刺周大夫”,指责他不敢信守诺言。然而,这种解读在后来受到了质疑,因为全诗并没有更多的社会背景描述。现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解读存在分歧,一般认为它是一首爱情诗,但关于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争议仍然存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有关。在古代中国,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媒人安排的,而不是由个人自由选择。因此,诗中可能描绘了一个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一方可能是周大夫,而另一方可能是他的心上人。
然而,由于诗中没有明确的人物描写和社会背景描述,这导致了对主人公性别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诗中的主人公应该是男性,因为在古代社会中,男性更容易被要求信守诺言。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主人公可能是女性,因为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更容易受到限制和束缚。
无论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诺言的重要性和对信任的渴望。它可能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婚姻制度的局限性,以及个人在这种制度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模糊不清,但它引发了对古代社会风俗和个人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大车》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一首诗的意义和特点。诗中主人公是一个小伙子,他向姑娘表达了私奔的愿望,并发誓要与姑娘结合,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这种强烈、坚定、至死不渝的爱情,很可能会感动姑娘。
这首诗将环境气氛与主人公的心情相结合,相互烘托促进,这是它的一个特色。第一章描写了小伙子驾驶着一辆盖有青色车篷的大车奔驰的情景,车声隆隆,小伙子内心激荡不已。他问道:“姑娘,你到底敢不敢与我相爱相恋呢?”小伙子的冲动与姑娘的犹疑造成了恋爱中的痛苦。第二章以沉重的车轮声衬托了小伙子内心的苦恼。这时,小伙子终于明白了姑娘犹疑的原因:她家里不同意他们的恋情。因此,姑娘需要慎重考虑是否敢于不经父母许可就与小伙子私奔,结为夫妻。这是姑娘的终身大事,不能不慎重考虑。第二章回溯了第一章姑娘犹疑的原因,并提出了私奔是否有后顾之忧的考虑。诗歌是由小伙子口中唱出来的,表明他已经明白了姑娘的处境和心思。于是,自然地引出了第三章:小伙子指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即使生不能同床,死后也要同穴。古人指天发誓是十分慎重的行为,这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时代极为庄严的仪式。因为他们相信,违反了诺言要受到天谴的。小伙子慎重的发誓,从意蕴而言,已是圆满地解释了姑娘的疑虑,使姑娘放心大胆地投向恋人的怀抱。从情节而言,诗歌却不再描述其最后结局了。人们可以从诗意延续中推想:这一对恋人,一定高高兴兴地驾着大车,奔向相爱相伴的幸福生活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将环境气氛与人物心情相结合相衬托,按情节发展安排诗章,以心理推想取代完整故事结局,都具有独特的特色。
《大车》鉴赏详情»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人有土田,女反有之。
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
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天之降罔,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觱沸槛泉,维其深矣。
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无不可巩。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