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原文赏析

  • zèng
    wāng
  • [
    táng
    dài
    ]
    bái
  •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xíng
    wén
    àn
    shàng
    shēng
  •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wāng
    sòng
    qíng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标签:小学古诗写水友情送别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赠汪伦》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补充:
⑸解缆:解开船上的缆绳,准备出发。
⑹岸上传来:从岸边传来。
⑺悠扬:悠长而有节奏感。
⑻纵然:即使,表示一种假设情况。
⑼怎能:怎么能够,表示疑问和反问的语气。
⑽送我之情:指汪伦对诗人的深情厚意。
⑾比喻: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通过类比来表达意义。
⑿夸张的手法:通过夸大的表达方式来增强诗句的艺术效果。 《赠汪伦》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天宝十四年(755年)自秋浦前往游泾县桃花潭时所作的一首诗。在游泾县桃花潭期间,李白与汪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开元和天宝年间,汪伦担任泾县令,李白前去拜访他,两人相处融洽,不舍离别。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推测,诗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已经安居在桃花潭时,李白前去拜访所作。 《赠汪伦》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达却是直接而直接的,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隐晦。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质朴自然,真实而直接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感受。

诗中的描写手法也非常巧妙。诗人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展现了李白和汪伦两位朋友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性格特点。诗人乘船欲行,汪伦却忽然出现,用歌声送行,这种情景描写生动活泼,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而后半部分的抒情描写,则通过对桃花潭水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汪伦送给李白的深情厚意。桃花潭水深千尺,而汪伦送给李白的情谊更是深不可测。诗人通过比物手法,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潭水,形象地表达了友情的深沉和珍贵。

整首诗语言简练清新,意境深远。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却能够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感受。诗中的描写手法巧妙,通过对送别场景和桃花潭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和好友之间的深厚情感。这首诗是李白诗歌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中一首经典的友情赞美之作。 《赠汪伦》赏析详情»

鉴赏二

景,这两句诗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深感激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形容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和深邃,但在李白心中,这美景远不及汪伦送给他的深情厚意。这句诗既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和别离的情感。通过描写桃花潭水和汪伦的送别,诗中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以其自然流畅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李白的经典之作,也是人们传诵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和别离的情感,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表达了李白的感激之情和对友情的重视。这首诗以其自然流畅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李白的经典之作,也是人们传诵的原因之一。 《赠汪伦》鉴赏二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简析了李白的《别汪伦》这首诗。诗中描述了李白乘舟离去时,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唱歌送别的情景。诗人对汪伦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赞赏和感激之情。文章分析了诗中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首先,诗人用“将欲”和“忽闻”相照应,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其次,诗人通过将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来形象地表达了汪伦的深情厚谊。最后,文章引用了明代唐汝询的评论,认为汪伦的情谊超越了寻常,李白在表达情感真实处,信手拈来,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调。 《赠汪伦》简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渡荆门送别

唐代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下独酌四首

唐代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望庐山瀑布

唐代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