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以渭桥边的横槎和枯木为起点,引发了对世事艰辛和离别伤悲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叹息。诗人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宫廷,而是转向市井,他的情感也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是进入了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因此,诗的后半部分以“人生贵贱无始终,倏忽须臾难久持”的议论为转折,跨越古今,思索历史和人生,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共四十句,分为两大部分,结构平衡,展现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通过眼前的横槎和枯木,引发了对过去的联想。诗人通过对枯木曾经的繁茂和青春岁月的描绘,展现了它曾经的辉煌和美丽。围绕着枯木,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通过工整的结构和华丽的语言,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和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但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冷静的态度。诗中的偶句和变换的角度使得行文遣辞整齐有序,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和节奏感。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主旨所在。通过“一朝零落无人问”,诗人提出了“万古摧残君讵知”的普遍人生感慨,将比喻的意义进一步升华了。
诗文: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