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咏老见示的评说

评说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有眼疾和足疾,这使得他们在阅读和行动上都遇到了困难。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消极和悲观的情绪,写下了《咏老赠梦得》一诗送给刘禹锡。而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后,回赠了《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这两首诗表达了他们对老年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白居易的诗中,他自问自己老去后的情况如何,眼睛不好,晚上先睡觉,早上起来懒得梳头。有时候扶着拐杖出门,整天都待在家里。他懒得照镜子,也不看小字的书。他重视与老朋友的情谊,但与年轻人的交往却很少。唯有闲谈时才有兴致,相逢时还有一些欢乐。

刘禹锡的回赠诗中,他问道,谁不顾虑老去,老了又有谁来关心呢?他的身体瘦弱,衣带经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自动偏斜。为了保护眼睛,他放弃了阅读,经常请医生治疗,希望能延年益寿。这部分是对白居易原诗的回应,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思想情怀的共鸣,读来非常亲切。

然而,刘禹锡的诗情在后面六句中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他说老年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对事情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看人的眼光就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具有很深的洞察力。他思考问题很深入,充满了辩证思维,感情也很深厚,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和真诚劝勉。最后两句诗中,他说不要说日落西山已经是晚景了,晚霞还可以照亮整个天空,充满了光彩和美丽。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向往的比喻,展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首诗表达了刘禹锡和白居易对老年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他们虽然身体不好,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却依然积极乐观。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热爱,展现了智慧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温暖和鼓舞,也让人对老年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诗文: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相关标签: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