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德宗大历末年(公元777—公元779年)或唐代宗贞元初年(公元785—公元787年)。在这个时期,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尤其在唐代,特别是大历和贞元年间,牡丹盛极一时。达官贵人们对牡丹情有独钟,对其爱不释手,形成了一种狂热的风潮。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形容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狂热追捧。李肇在《唐国史补》中也提到,京城贵游对牡丹的热爱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每年春天,人们如痴如醉地购买牡丹,车马如狂,以不耽玩为耻。甚至有人在官围外的寺庙和观赏园中种植牡丹,以谋求利益,一年之内就能卖出数万株。这种异常的现象引起了许多诗人的批评和抨击。柳浑对于那些挥金如土购买花卉的富贵闲人以及当时人们对赏花的狂热现象感到非常不满,因此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