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文赏析

  • dān
  • [
    táng
    dài
    ]
    liǔ
    hún
  • jìn
    lái
    nài
    dān
    shǔ
    shí
    qiān
    qián
    mǎi
  • jīn
    cháo
    shǐ
    fēn
    míng
    jiàn
    gòng
    róng
    kuí
    jiào
    duō

原文: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相关标签:写花牡丹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最近对牡丹真是没有什么办法,要花费数万钱才能买到一株。今天早晨才得以清楚地看见,那牡丹和蜀葵也差不多。

注释:无奈···何:没有什么办法。窠(kē):棵,株。共:一样。戎葵:即蜀葵。又名吴葵,一丈红。花有红、紫、白等色。花供观赏,根可入药。校:相差。 《牡丹》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德宗大历末年(公元777—公元779年)或唐代宗贞元初年(公元785—公元787年)。在这个时期,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尤其在唐代,特别是大历和贞元年间,牡丹盛极一时。达官贵人们对牡丹情有独钟,对其爱不释手,形成了一种狂热的风潮。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形容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狂热追捧。李肇在《唐国史补》中也提到,京城贵游对牡丹的热爱已经持续了三十多年,每年春天,人们如痴如醉地购买牡丹,车马如狂,以不耽玩为耻。甚至有人在官围外的寺庙和观赏园中种植牡丹,以谋求利益,一年之内就能卖出数万株。这种异常的现象引起了许多诗人的批评和抨击。柳浑对于那些挥金如土购买花卉的富贵闲人以及当时人们对赏花的狂热现象感到非常不满,因此从新奇的角度创作了这首诗。 《牡丹》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巧妙。通过对牡丹花价格昂贵和与普通蜀葵花相比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官僚贵族奢侈挥霍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中的对比手法和隐喻运用使得诗意更加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启示。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写出了诗人的心声,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牡丹》赏析详情»

柳浑

柳浑(公元714—789年),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柳悛六世孙,出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他是汝州人,是唐代著名的名相。柳浑年少时丧父,但他志向远大,勤奋学习,过着贫困的生活。

柳浑考中进士后,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后来他被派往镇江西,担任判官,并在此期间游历魏少。之后,他被任命为袁州刺史,后来又升迁为左散骑常侍。最终,他被封为宜城县伯,并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柳浑一生著述颇丰,他的文集共有十卷,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作品。他的文集被收录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并流传至今。柳浑在德宗贞元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猜您喜欢

荷花

唐代 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最高楼·咏梅

宋代 陈亮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深院落,斗清妍。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衣带水,隔风烟。铅华不御凌波处,蛾眉淡扫至尊前。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咏秋兰

清代 静诺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柳浑 的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