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这个轶事典故讲述了纳兰容若写的《金缕曲》背后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纳兰容若、顾梁汾和吴汉槎。
故事发生在顺治丁酉年,吴汉槎考中举人,但由于主考官舞弊,导致考试闹成大狱。吴汉槎虽然是凭真才实学考中的,也受到了牵连,被判充军宁古塔。顾梁汾得知此事后,全力营救朋友,但二十年过去了,即使顺治换成了康熙,仍然无法帮助吴汉槎。
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年间官封“太傅”,顾梁汾在纳兰的家里做他父亲的幕客。顾梁汾想起好友在边塞受苦,于是写了两首《金缕曲》寄给他。这两首词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品,被赞美为可以与李陵和苏武的《河梁生别诗》以及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相媲美。
纳兰容若看了顾梁汾的《金缕曲》后非常感动,于是也写了两阕《金缕曲》给顾梁汾。其中一首开篇的词句“娥眉谣诼,古今同忌”指的就是吴汉槎所受的冤枉事。另一首《金缕曲》的结尾写道:“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吾者,梁汾耳。”表示他和顾梁汾一样,目标就是要把吴汉槎救回来。
后来,纳兰容若等到了一个适当的机会,请求他的父亲纳兰明珠援助。纳兰明珠出了一些力,朋友们也凑了一些钱,最终成功将吴汉槎赎回来。时人称顾梁汾的两首《金缕曲》为“赎命词”。还有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述了这件事,诗中赞美了顾梁汾、纳兰容若和吴汉槎之间的友情。
这个轶事典故展示了纳兰容若、顾梁汾和吴汉槎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为了帮助朋友而不懈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