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诗中使用了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以及萁煎其豆来比喻曹丕残害弟弟的行为。这种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用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指的是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而“萁”则指的是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诗中所描述的情景是,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这比喻了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在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在刹那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用语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则转折了笔锋,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整首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诗人的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与曹植的其他诗作相比,此诗的风格并不一致,因为它是急就而成的,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然而,正是因为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这首诗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