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原文赏析

  • shī
  • [
    liǎng
    hàn
    ]
    cáo
    zhí
  • zhǔ
    dòu
    rán
    dòu
    dòu
    zài
    zhōng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xiāng
    jiān
    tài
    bǎn
    běn
  • zhǔ
    dòu
    chí
    zuò
    gēng
    shū
    weí
    zhī
    (
    shū
    zuò
    chǐ
    )
  • zài
    xià
    rán
    dòu
    zài
    zhōng
  • běn
    tóng
    gēn
    shēng
    xiāng
    jiān
    tài
    bǎn
    běn
    èr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劝诫亲情最美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版本二: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何:何必。 《七步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曹植与曹丕之间的争夺太子之位是这篇创作背景的核心。黄初元年,曹丕继位成为魏文帝,但他对曹植的存在仍心存芥蒂。曹丕为了除掉曹植,设法陷害他。曹植深知哥哥的险恶用心,但自己却无法辩解。在极度悲愤之中,曹植以七步之内应声成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段历史背景为创作提供了一个充满悲愤和挣扎的情境,也展现了曹植的才华和机智。 《七步诗》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诗中使用了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以及萁煎其豆来比喻曹丕残害弟弟的行为。这种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用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指的是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而“萁”则指的是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诗中所描述的情景是,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这比喻了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在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在刹那间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用语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则转折了笔锋,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整首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诗人的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与曹植的其他诗作相比,此诗的风格并不一致,因为它是急就而成的,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然而,正是因为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这首诗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七步诗》赏析详情»

两汉诗人曹植的照片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曹魏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同时也是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在他生前,他曾被封为陈王。去世后,他被追封为陈思王。因此,他也被称为陈思王曹植。

曹植以其在文学上的造诣而闻名,后人将他与曹操和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更是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说明曹植在文学领域的才华非常出众。

在王士祯的论述中,他认为在汉魏以来的两千年间,只有曹植、李白和苏轼这三位诗人可以被称为“仙才”。这也再次证明了曹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于曹植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92年,去世于232年。他的谥号是“思”。

猜您喜欢

孟母三迁

两汉 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唐雎不辱使命

两汉 刘向 撰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蒿里行

两汉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