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衡轭 通:衡扼)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译文:
黄初四年五月,我与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接节气。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去世;七月时,我与白马王返回封国。后来有司因为二王返回封地的原因,让我们在回程的途中的住宿起居相分隔,让我心中常常忧愤!因为别离只在数日之间,我便用诗文自剖心事,与白马王在此告别,悲愤之下,作成此篇。
在承明庐谒见我的皇兄,去时返回那旧日封国的疆土。清晨从帝都出发,黄昏经过首阳山的日暮。伊水和洛水,多么广阔而幽深;想要渡过川流,却因为没有桥梁而困扰。乘舟越过翻涌的波涛,在东方漫长的旅途中哀怨;回首瞻望洛阳的城楼,转头难禁我哀伤反复。
浩荡的空谷多么寥廓,山间的古木郁郁苍苍。暴雨让路途充满泥泞,污浊的石浆纵横流淌。中间的路已经无法再前进,只能改道登上高峻的山冈。但是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我的座马又染上了玄黄之疾。
座马染上了玄黄之疾,但仍能奋蹄前行;我怀着哀思,却曲折而忧郁。忧郁而曲折的心志啊,究竟何所牵念?只因为我挚爱的王孙即将分离。原本试图一同踏上归路,却因为变故无法相聚。枭鸟停在马车的衡轭上;豺狼阻断了前进的要津;苍蝇之流让黑白混淆;机巧的谗言,疏远了亲人。想要回去却无路可行,手握缰绳,不由得踟蹰难进!
踟蹰之间,此地又有什么留恋?我对王孙的思念永远没有终点!秋风激发微薄的凉意,寒蝉在我身边哀鸣。广袤的原野啊,多么萧条;白色的日影突然向西藏匿。归鸟飞入高大的林木,翩翩地扇动着羽翼。孤单的野兽奔走着寻找兽群,口衔着蒿草也无暇独食而尽。感受到物象触伤了我的胸怀,以手抚心发出悠长的叹息。
长叹又能有什么用处?天命已与我的意志相违!怎么能想到,我那同胞的兄长,此番一去,竟永不返回!孤独的魂魄飞翔在昔日的故土,灵柩却寄存在帝都之内。尚存之人,须臾间也将过世而
《赠白马王彪·并序》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曹植在黄初四年七月创作了《赠白马王彪》这首诗的情景。当时,曹植和他的兄弟曹彰以及异母弟弟曹彪一起来到洛阳参加“会节气”的活动。然而,在活动期间,曹彰突然意外去世。在返回途中,曹植感到自己受到了监视,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赠白马王彪》。 《赠白马王彪·并序》创作背景详情»
《赠白马王彪》是一首七章的诗,通过描写曹植的恐怖、悲伤、痛恨和愤怒等复杂情感,深刻地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
第一章共十句,描述了曹植结束“会节气”后返回封地鄄城的经历和心情。诗人在朝见魏文帝曹丕后,准备返回自己的封地。诗中提到清晨从洛阳出发,傍晚经过首阳山。这四句是描述行程的过程。接下来的“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寓意深远。伊水和洛水宽广而幽深,诗人已经感受到了路途的艰难。“欲济川无梁”意味着过河没有桥梁,更表明了克服困难的难度。作者对未来感到迷茫,感觉一步都难以前行。只能选择水路“泛舟”,却遇到了“洪涛”,因此“怨彼东路长”:回到鄄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的“怨”不仅仅是对路程的不满,还包括对曹丕和他的爪牙的不满。“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是在旅途的困苦中回头再望京城,内心并不是怀念曹丕,也不是留恋“会节气”的活动,而是想到曹彰在洛阳被谋杀的事情,引起了作者极大的悲愤和恐怖,所以在远望城阙时心情也是悲伤的。
第二章共八句,描写了归途中的困苦。诗人经过了荒凉的太谷关,山上的树木郁郁苍苍。根据前一章的内容可以知道,诗人离开船只登上了陆地,进入了山谷。不巧的是,下起了大雨,“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连续下雨,道路泥泞不堪,积水纵横,行路和“泛舟”一样困难。这里的路途难行也隐喻了处境的危险。接下来的“中途绝无轨”和前文的“欲济川无梁”一样,表示没有路可走,这里可以感受到曹植所承受的痛苦和威胁有多么深重。水上有洪涛,山谷中下大雨,只能改道登上山坡,然而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前方的路程又遥远又陡峭。恰在此时,马又生了玄黄的病。困难加剧,矛盾激化,东行归藩的路途竟然如此充满险阻,就像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三首》中所说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隐约说明了曹植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不平。
第三章
《赠白马王彪·并序》赏析详情»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曹魏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同时也是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在他生前,他曾被封为陈王。去世后,他被追封为陈思王。因此,他也被称为陈思王曹植。
曹植以其在文学上的造诣而闻名,后人将他与曹操和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更是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说明曹植在文学领域的才华非常出众。
在王士祯的论述中,他认为在汉魏以来的两千年间,只有曹植、李白和苏轼这三位诗人可以被称为“仙才”。这也再次证明了曹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于曹植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92年,去世于232年。他的谥号是“思”。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