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幅反清志士壮志未酬的景象。首联通过环境描写和内心感受,暗示了斗争的情况和作者的心情。早晨的轻云在傍晚变得阴沉沉,暗示着时间已经进入了暮春。这种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忧愁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郁懑和时光逝去的失落之情。
颔联使用了双关语对比地描写眼前的现实。作者用“有泪”来形容花上的露珠,将受打击的抗清志士比喻为垂泪的“落花”,将为清廷帮腔的小人比喻为得意的“啼鸟”。这种写法在古典诗词中常见,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
颈联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使用了“徒”和“又”来表达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以及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这部分描写淋漓尽致,既有深沉幽愤的“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也有沉痛遗恨的“万里悲风随邮塞,三年明月照思乡”。这种慷慨悲壮的描写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通过借喻的方式,将反清志士比喻为龙蛇,指出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归宿。而“寒食年年怆客心”则指出每年寒食节时,包括作者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都会感到悲怆。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
整篇鉴赏通过环境描写、双关语、强烈的感情表达和借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反清志士壮志未酬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愁和失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