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的鉴赏

鉴赏
《王子安文集》中的江边送别诗是王勃在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通过与其他诗作的对比,可以了解到诗的背景和情境。诗中描述了送别地点是巴南,告别之处是津亭,启程的时刻是秋夜,分手的地方是江边,而行人所去的地方可能是塞北,这样一去将有巴南和塞北之间的距离。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了这两首诗中的第一首,但与第二首相比,第一首的表达方式较为平实,缺乏含蓄深婉的韵味。沈德潜也指出第一首诗的用意“未深”。在描写景物方面,第一首诗中的“山横塞北云”一句描绘的是千里之外的虚拟景象,与上下文所描绘的实际景物没有形成完美和谐的境界,也无法与诗中表达的离情相呼应,无法达到景与情相融的艺术效果。相比之下,第二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这一要求。诗人通过描绘景物间接表达了自己的离情。诗人在江边送别行人后,环顾四周,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将眼前的景色描绘成一幅优美而富有情味的江边月夜图。整首诗看似只是在描写景物,但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和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将情感融入景物中的佳作,具有深度和美感,令人回味无穷。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赞扬了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确实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这个字让整个境界展现出来。然而,诗中的每一个字都不可能孤立地起作用,都需要与句子和整首诗相结合。这个“寒”字在句子中通过“此夜”两个字表达了离情,说明这不仅仅是因为夜深而感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此外,这首诗中还有其他透露离情的字眼,不止一个“寒”字。

综上所述,王勃的江边送别诗是一首将离情融入景物描写中的佳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诗人的离情。诗中的每一个字都与句子和整首诗相结合,共同营造出深婉含蓄的意境,给人以深度和美感。


诗文: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相关标签:秋天送别写景抒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