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的赏析

赏析
《秋窗风雨夕》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词,作者林黛玉在病卧潇湘馆的秋夜中听雨声,翻看《乐府杂稿》时,被其中的《秋闺怨》、《别离怨》等词所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词。词的题目“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中的“代”字意为仿作,是对乐府题的模仿。这首词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模仿了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可以理解为林黛玉对自己身世的伤感和悼念之作。与《葬花吟》不同的是,这首词没有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更加苦闷和颓伤。林黛玉当时身患重病,薛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自己以往的烦恼都是多心而生,导致了现在的困境。林黛玉本来就是一个脆弱的人,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再加上这样的精神负担,变得更加消沉。

然而,如果读者认为作者写这首词并非只为了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么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乐府诗中的题目如《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不是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而林黛玉的双亲都已过世,家中也没有其他亲人,所以诗中的“别离”、“离情”、“离人”等词语并不适用。其次,从借用前人的“秋屏泪烛”诗意和模仿《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是写男女别离之思。因此,可以说这首词更多地是写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正好被后半部佚稿中贾宝玉获罪被拘走与林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

总的来说,《秋窗风雨夕》是一首表达离愁别恨的词,通过林黛玉的身世遭遇和对未来命运的预感,展现了她内心的苦闷和颓废。这首词的创作受到了乐府诗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影响,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句法结构,展现了林黛玉的复杂内心世界。


诗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相关标签:秋天雨夜伤悼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