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登城楼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684年,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掌握了朝政,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徐敬业,一个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官员,提出了“匡复唐室”的口号,并在扬州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武则天的统治。与此同时,骆宾王也被贬为临海丞,他投奔了徐敬业的旗下,并负责军中的宣传工作。

在这个背景下,徐敬业和骆宾王合作创作了《在军登城楼》和《讨武曌檄》这两篇作品。这两篇作品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它们表达了徐敬业和骆宾王对武则天统治的不满和对唐室复兴的渴望。这些作品通过激昂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呼吁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武则天的统治,恢复唐朝的辉煌。

这段历史背景中,徐敬业和骆宾王的行动和创作,代表了当时人民对武则天统治的不满和对唐朝的向往。他们的努力和呼吁,为后来的唐朝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诗文: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相关标签:秋天写景抒情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