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的鉴赏

鉴赏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流亡扬州期间所作。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原本居住的洛阳被乱军占领,他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在一个秋日的登高之际,他来到了吴公台,并写下了这首吊古之作。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写的是因为观赏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引发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联一方面描写了近处的景物,一方面描写了远处的景色。第三联以夕阳衬托着旧日的堡垒,以寒磬衬托着空旷的林木,展现了过去辉煌的地方如今的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迹罕至;远望山峦,皆在云雾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声慢慢扩散到空旷的林木中。秋风四起,这钟磬声似乎带有一种寒意。南朝的古迹依然存在,但人们已经离去,只有长江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的是江山依旧,而人物已经不同。最后两句表达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

这首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古今兴废的苍凉深邃的感叹。全诗以“远眺”为主题,情绪主导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诗人融合了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这首诗的文笔简洁,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五言长诗。


诗文: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秋日 一作:秋入)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秋天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