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的赏析

赏析
这首诗以杜甫的遭遇和情状为线索,通过吊古来表达对当世沦陷和困境的悲愤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历史的沉痛回顾和当世的现实形势,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关切。

诗的前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唐玄宗晚年的淫奢昏聩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大地陷入惊惶纷乱,两京相继失陷,大唐帝国的繁华景象化作一片狼烟胡尘。这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也是对当世中原沦陷、金人主北的现实形势的概括。诗人巧妙地抓住了历史惊人重复的现象,在追念怀古的同时,又曲折地反映了当今国土沦丧的时世。

诗的后两句概写了杜甫乱后的遭遇及晚年寄居于此的情状。杜甫自沦陌的长安潜逃奔风翔投效,任左拾遗。长安光复后,又随驾入京。然而,这样忠心为国的老臣却因疏救宰相房瑭而被贬官华州司功参军。他还遭受大饥荒,被迫奔蜀,流落西南。报国济世壮志不酬,忧国忧民之情难消,悲愤哀凉,辗转万里。晚年时,他贫病交迫,于是买舟东下归里。诗人通过描写杜甫的遭遇和情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民众苦难的关切。

整首诗吊古伤今,借历史喻现实,借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情怀。诗人通过吊古来抒发自身的悲愤,展现了对国家命运和民众苦难的关切。诗中的意境博大,一实一虚,是两个时代的缩影。诗人通过描写杜甫的遭遇和情状,与杜甫心灵交融应合,表达了对当世沦陷和困境的悲愤之情。涛声将大自然的景与诗人的情交融应合,也将古今两位大诗人的心灵交融应合,吊古即是抒今,借前人之情来抒发自身的悲愤。整首诗给人以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诗文: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相关标签:怀古凭吊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