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原文赏析

  • lóng
    xìng
    diào
    shào
    líng
    xiān
    shēng
  • [
    sòng
    dài
    ]
    yóu
  • zhōng
    yuán
    cǎo
    cǎo
    shī
    chéng
    píng
    shù
    huǒ
    chén
    dào
    liǎng
    jīng
  • lǎo
    chén
    shēn
    wàn
    tiān
    hán
    lái
    tīng
    jiāng
    shēng

原文: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相关标签:怀古凭吊感慨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年,中原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太平,安史叛军燃起的战火,烧到了东西两京。随驾回京的老臣呵,又孤身流落万里之外,在那秋冬间寒冷的时节,来听这滔滔的江声!

注释:中原,关中地区,今陕西、河南等地,唐代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在此地,是国家的中心地带。草草:仓卒。承平:继承已往治平之世,后泛指太平。这句是说唐代安史之乱一起。广大的中原地区在仓卒间就失去了以往的太平。
戍火,边疆的战火。胡尘。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据范阳叛变。率领由契丹、奚、突厥等族所组成的军队攻陷了洛阳。第二年攻陷长安,当时人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胡人,胡尘即指由少数民族带来的战乱。两京。唐代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扈跸(hù bì)老臣:指杜甫。扈:护卫。跸:帝王出行的车驾。身万里:指杜甫跟随肃宗的车驾。辗转万里。安禄山陷长安后,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为唐肃宗。杜甫听到消息,从沦陷地长安奔到风翔。谒见肃宗。拜左拾遗。肃宗还长安后。杜甫又随从回京。后来因救房瑁被调出京。穷困流离。辗转万里,来到忠州。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在淳熙五年(1178年)五十三岁时,受到宋孝宗的诏令,被命令东归入京。在他东归的途中,他经过了忠州,并特地前往龙兴寺凭吊杜甫的故居。在这个寺庙里,陆游被杜甫的才华和悲剧的一生所感动,他写下了这首感慨深沉的绝句。

这首绝句表达了陆游对杜甫的敬仰和对他悲剧命运的同情。杜甫是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而闻名。然而,杜甫的一生却充满了苦难和挫折。他经历了政治动荡、战乱和贫困,他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些困境和痛苦。陆游在龙兴寺凭吊杜甫的故居时,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的才华和他所经历的苦难,因此他写下了这首绝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敬意。

这首绝句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陆游对杜甫的赞美和同情。他用“破屋无人见,隔江千万里”来形容杜甫的故居,暗示了杜甫的孤独和被遗忘。他还用“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来描绘杜甫的衰老和岁月的无情。这些诗句表达了陆游对杜甫的同情和对他所经历的苦难的理解。

这首绝句展示了陆游对杜甫的敬意和对他才华的赞美。他用“诗魔”来形容杜甫,表达了他对杜甫诗歌才华的赞赏。他还用“千古凭吊处,百年独登临”来表达对杜甫的敬仰和对他诗歌影响力的认可。这些诗句展示了陆游对杜甫的崇敬和对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绝句是陆游在龙兴寺凭吊杜甫故居时写下的一首感慨深沉的诗歌。它表达了陆游对杜甫的敬意和同情,赞美了他的才华和对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可。这首绝句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杜甫的深刻理解和对他所经历的苦难的同情。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杜甫的遭遇和情状为线索,通过吊古来表达对当世沦陷和困境的悲愤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历史的沉痛回顾和当世的现实形势,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关切。

诗的前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唐玄宗晚年的淫奢昏聩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大地陷入惊惶纷乱,两京相继失陷,大唐帝国的繁华景象化作一片狼烟胡尘。这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也是对当世中原沦陷、金人主北的现实形势的概括。诗人巧妙地抓住了历史惊人重复的现象,在追念怀古的同时,又曲折地反映了当今国土沦丧的时世。

诗的后两句概写了杜甫乱后的遭遇及晚年寄居于此的情状。杜甫自沦陌的长安潜逃奔风翔投效,任左拾遗。长安光复后,又随驾入京。然而,这样忠心为国的老臣却因疏救宰相房瑭而被贬官华州司功参军。他还遭受大饥荒,被迫奔蜀,流落西南。报国济世壮志不酬,忧国忧民之情难消,悲愤哀凉,辗转万里。晚年时,他贫病交迫,于是买舟东下归里。诗人通过描写杜甫的遭遇和情状,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民众苦难的关切。

整首诗吊古伤今,借历史喻现实,借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情怀。诗人通过吊古来抒发自身的悲愤,展现了对国家命运和民众苦难的关切。诗中的意境博大,一实一虚,是两个时代的缩影。诗人通过描写杜甫的遭遇和情状,与杜甫心灵交融应合,表达了对当世沦陷和困境的悲愤之情。涛声将大自然的景与诗人的情交融应合,也将古今两位大诗人的心灵交融应合,吊古即是抒今,借前人之情来抒发自身的悲愤。整首诗给人以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的照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宋代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长歌行

宋代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宋代 陆游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