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原文赏析

  • shì
    ér
  • [
    sòng
    dài
    ]
    yóu
  •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
    dàn
    beī
    jiàn
    jiǔ
    zhōu
    tóng
  • wáng
    shī
    beǐ
    dìng
    zhōng
    yuán
    jiā
    wàng
    gào
    nǎi
    wēng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爱国忧国忧民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示儿》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生于1125年,逝世于1210年,享年85岁。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衰落和战乱,他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疾苦深感忧虑,因此他的诗作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复兴的期盼。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年过八旬,身体状况日益衰弱,一病不起。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这首诗,成为他的绝笔之作。这首诗既是他的遗嘱,也是他最后的抗战号召。

诗中表达了陆游的无奈之情。他深知自己已经年老体弱,无法亲自投身战场,为国家复兴贡献力量。然而,他对国家的痛苦和困境感同身受,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这首诗也是陆游对国家复兴的期盼。他呼吁国家的领导者和民众们要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收复失地。他希望国家能够重振雄风,恢复昔日的辉煌。

这首诗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管他已经年老体弱,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诗作不仅仅是个人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期望。

陆游的这首绝笔之作,成为了他一生的总结和遗志。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复兴的期盼,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示儿》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示儿》是陆游的一首爱国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后代子孙的嘱托。诗中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激情和坚定信念。

诗人陆游一生都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尽管遭遇了许多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改变初衷。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多么的执着、深沉、热烈和真挚。诗中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他始终坚信汉民族必然会光复旧物,对抗战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诗的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倾吐了自己的心声,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的开头是“死去元知万事空”,这句话看似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它表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态度,他认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以无牵无挂。然而,从诗人的情感流露来看,这句话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知”和“万事空”这两个词更加强劲有力,突出了诗人对于没有看到祖国统一的遗憾和不甘心的心情。

接下来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了诗人的悲怆心境。这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即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诗人的悲痛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这句诗中的“悲”字是句眼,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遗憾之情。

紧接着的“王师北定中原日”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于宋朝军队能够平定中原、光复失地的坚信。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再次转变,诗人无奈地表示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他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将“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的父亲。这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对祖国的深深爱国之情。

总的来说,陆游的《示儿》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诗人通过自己的遗嘱,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后代子孙的期望。诗中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激情和坚定信念,充满了悲壮和豪情。这首诗凝聚了诗人一生的心血和心事,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 《示儿》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的照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