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秋日的晨晓上华山莲峰,脚踏在倚天悬崖上。谁能与放翁为伴?只有天坛上的轻藤杖。
铿然杖化赤龙飞,雷雨大作群山暗。谈笑问好雨润丰年,只笑僧徒空拖禅杖。
注释: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收录于“仙吕宫”。这是一首双调四十五字的词,上下片各有两个仄韵,以入声韵为宜。
秋晓:秋天的早晨。莲峰:指华山。《太平御览》引用《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因曰华山”。李白的《占风》第十九首中有“两上莲花峰”。这里指的是词人攀登的山峰。
蹑(niè):踩,踏。倚天:形容极高。
放翁:陆游的号。
天坛:山名,即河南王屋山的绝顶,传说是轩辕祈天的地方。唐代的司马承贞修道于此地。宋代的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我从许昌回来,带了几十根天坛的藤杖,外面是圆的。”策:杖,这里指的是藤杖。
铿(kēng)然:形容撞击的声音。忽变赤龙飞:根据晋代的葛洪的《神仙传》,壶公给费长房一根竹杖,费长房骑着竹杖回家后,竹杖变成了青龙。
禅龛(kān):供奉佛像的小阁子,这里泛指禅房。楖栗(jí lì):木名,可以做杖,后来也借指杖。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陆游在山阴闲居时创作的一首词,《好事近》系列中的第十二首。虽然具体的创作年代已不详,但可以推测是陆游在山阴时期创作的。《好事近》系列中的词大多表达了陆游收复河山的思想,其中不乏描写想象和梦游华山的词句。这首词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借用华山的意象来表达对收复河山的渴望。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创作背景详情»
深意。词人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神奇的幻想情境,表达了自己为民谋福的愿望。词中的“天坛轻策”被词人视为至宝,象征着无穷神力,而将其化为龙去施云布雨,为人间带来丰收和福泽。这种幻想情境不仅增添了神话色彩,也渲染了气氛,使读者感受到神龙天降的神秘情境。而最后两句则是对佛家、僧人的嘲笑,暗示词人对朝廷偏安江左的不满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整篇词通过景语的描绘和深意的交织,展现了词人的想象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