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衣”这四个字成为了整首小令的核心词汇,通过对这四个字的反复运用和对思妇内心矛盾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征夫的思念和关切,以及对分离的痛苦和担忧。
整首小令以“欲寄君衣君不还”开篇,通过对思妇的内心矛盾的描写,展现了她迫切地想将亲手缝制的寒衣寄给征夫的愿望。但她又担心如果征夫得了寒衣不想回家,会增加分离的痛苦。这种矛盾的心理在语意上的反复交替,表现得十分细腻。
接着,“不寄君衣君又寒”以反语的方式表达了思妇的另一种矛盾心理。她想到如果不寄征衣,亲人会受到饥寒的折磨,这让她更加忧虑。这两句语意上的反复,再次刻画了思妇内心的纠结和矛盾。
最后,“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将前两句矛盾心理的归结,同时也展现了女主人公情感的扩展。她时而欲寄,时而不寄,时而担心“君不还”,时而忧虑“君又寒”,每一踌躇,每一反复,都表达了她思念、关切和痛苦的感情。
整首小令通过对思妇内心矛盾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征夫的深情和担忧。她制作寒衣的目的是为了让远方的丈夫得以御寒,但她也明知无论“寄与不寄”,都面临着“君不还”的冷酷结局。她故意在寄衣上生出波澜,表现了自己长期独守空房的怨恨,但这种怨恨仍意味着对丈夫的深情。这种恨爱交织的心态,使得整首小令充满了情感的动人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小令通过对思妇内心矛盾的描写,展现了她对征夫的思念和关切,以及对分离的痛苦和担忧。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反复运用核心词汇,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整首小令充满了乐府风味的情歌的韵味。